北方華錦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姜興龍同志先進事跡
在“平凡”崗位上創造的“不平凡”
姜興龍,1977年出生,中專學歷,中共黨員。1999年參加工作,是北方華錦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塑料制品分公司編織車間一線倒班工人,現為主操。多年來,他立足于平凡的一線倒班崗位,開動腦筋,善于創造,為企業發展創效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生產中,他心細手巧,積極參加公司開展的QC課題攻關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在參與割小軸等課題攻關過程中,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得到公司的高度評價。2013年以來,他結合崗位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30余條,創效20余萬元。
工作中,他吃苦耐勞,樂于助人。每天上班渾身像有使不完的勁,班組所有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用自身的正能量影響著身邊的職工群眾。他所在的班組乃至車間職工合理化建議參與率每年都是100%,采納率84%以上,崗位上形成一種勇于創造、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
一、學起來:快速適應崗位轉換,實現操作技能提升。
2010年初,姜興龍從棚膜車間調到公司最艱苦的崗位——編織車間北造紗工段。北造紗崗位號稱“三高”:一高是廠房溫度高,兩臺大型拉絲機近300℃加溫區域的散熱,夏季使廠房室內溫度高達35—40℃,進入現場的感覺就像進入了桑拿房,他的工作服整天被汗水浸透,下班時工作服上面都結了一層汗堿。由于每天被汗水浸泡,每到夏季他身上就起了一層痱子,每天他都帶痱子粉上班,中途要幾次讓同事幫他擦抹,使身體的痛癢得以緩解。二高是生產速度高,拉絲機生產速度320米/分,每天他都以跑百米的速度進行工作,同事們都笑談姜興龍不會走路,工作中抬腿就是跑,一天工作下來,他在拉絲機前后往返有十幾公里。三高是操作技能要求高。拉絲機操作比較繁瑣、復雜,全部為電腦控制,觸摸屏操作。特別是拉絲機初期開車階段是低速、手動設置調整,中期是由手動切換到自動連鎖,后期為高速提速達到生產要求。這一操作期間,如果有一個步驟錯誤,就會造成拉絲機開車失敗,所有設置歸零;而如果重新設置開車,既影響產量,還將產生大量廢品。
為了夯實自己的操作基礎,他從最基礎的掛絲工學起。分絲、掛鉤、纏繞、高速卸軸、斷絲重掛……通過和老班長采用“一對一”師徒結對的形式,學習拉絲機操作技能,也為在新崗位上的創新創造積蓄起強大的力量。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使他很快就掌握了掛絲工的操作方法,進而又學習起了更難、更復雜的拉絲機操作。工作中,他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上主班跟老師傅學習,副班參加車間集中培訓。在生產中遇到問題,認真請教,直到學會弄懂為止。經過一系列強化培訓學習,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崗位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很快能夠嫻熟駕馭操作,按時完成生產任務。
二、干起來:積極參加公司課題攻關活動,解決生產瓶頸問題。
熟練操作后,他發現扁絲質量波動一直是制約造紗生產的瓶頸問題。針對該問題他參加了攻關小組,結合崗位上的實際,和小組人員制定攻關措施,從簡到難,將所有問題各個突破解決。通過對刀墊檢測,將不符合標準的刀墊進行更換、調整;提高水箱水位使膜片迅速冷卻,有利于分子鏈排序;模口間隙調整保證膜片薄厚均勻;一系列的調整和完善,使扁絲強度值由原來的大于等于0.32N/tex提高到大于等于0.36N/tex,圓滿完成預期目標。
2013年,姜興龍針對圓織崗位割小軸課題,詳細制定了一套攻關方案,利用崗位上現有的空氣管線、吸絲風槍,選用合適位置設立小軸處理區域,用吸絲槍集中處理圓織工段生產中產生的小軸,受到公司領導及操作人員的一致好評。2014年1月,姜興龍提出的刀架放置架的建議被公司列為攻關課題,現處于征集方案、制圖階段。
三、動起來:自主實施,讓合理化建議為企業創效益。
每當在生產中遇到問題,姜興龍愛“動口、動手”。動口是虛心向他人請教,把問題弄懂弄會;動手是自己動手改造,使問題得以解決使之存在更加合理。適逢集團公司開展職工有獎提合理化建議活動,他如魚得水,在工作中圍繞生產操作、現場定置、七大浪費等提出各項合理化建議,為公司生產創效達20多萬元。通過不斷優化操作方法,減少操作中間環節,使生產、操作更加流暢,現場定置更加合理。
2013年他提出并實施的拉絲機在牽伸、定型輥筒上方加對應標尺,快速準確處理輥筒纏絲問題的建議,被華錦集團評為精品合理化建議;生產中他不斷優化操作方法,縮短開車耗用時間,降低開車時廢品,特別是各種扁絲相互切換,提出的不停車換刀方法,即降低了廢品,又提高了產量。2014年他又提出了很多高質量的合理化建議如:改變一步臺階位置,使操作更加順暢,減少動作浪費;在循環水箱上給模頭定位,防止模頭偏位;制作廢軸放置架,避免處理廢軸時軸絲倒落等等,這些建議現都已采納實施。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倒班工人,姜興龍每天做著平凡的工作,經過多年的磨練,腳踏實地立足于生產一線崗位。在工作中他獨當一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和職工的好評與認可。他用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創新創造,解決生產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用創新意識提出高質量的建議和方法,為企業快速發展屢立新功,充分展現了他面對挑戰,勇于創新、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上一篇:
大洼縣水利局前進灌區樊文廣同志先進事跡
下一篇:
大洼縣新興鎮農工張淑凡同志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