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總工會召開“三創”工作推進會
6月29日,市總在四樓會議室召開“三創”工作推進會。市總班子成員、各部室負責人參加會議,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春主持會議并做了總結講話。
會上,市總“三創”推進辦公室及各辦公室匯報前一階段“三創”工作完成情況和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各辦公室的分管領導對前段工作進行了總結和點評,并對下步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王春在肯定市總各“三創”辦公室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對下一步如何解決好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要求。他指出,要切實提高“三創”工作效率,抓好重點熱點工作,在保證工作質量前提下,動用一切力量快速推進工作進程;要進一步改進宣傳工作,注意總結成功經驗,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為職工創業創新創優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王春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協調和統籌,狠抓落實,確保“三創”工作取得實效,確保市總“三創”工作在年底的績效考核中圓滿完成任務。
關于開展培育合作社創業帶頭人工作的情況
近段時間,市總工會積極與市農機局和盤山縣凱地農機合作社溝通協調,依托凱地農機合作社資源優勢開展了培育創業帶頭人活動。情況如下:
一、工作方針
市總工會和市農機局提供技術支持和工作指導,凱地農機合作社帶領本村農工共同致富為出發點,促進農戶的增產增收。
二、開展技術培訓。市總工會和市農機局組織凱地農機合作社開展了創業帶頭人技術培訓活動,培訓以育苗技術、插秧機手、收割機手為重點,使廣大農戶掌握農機使用、維修、保養等技術。目前已完成集中培訓3次,下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25人次,協助維修各種機具1000多臺套。
三、扶持創業帶頭人。目前,合作社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工作方法,共扶持農工創業帶頭人25名,收納400多人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500多萬元。現已簽訂扶持發展協議25份。
四、擴大建設。在市總工會積極和市農機局協調幫助下,太平凱地農機合作社投資500萬元資金用于建設水稻高標準大棚和原有500棟水稻育苗大棚的正常運轉。其中:350萬元新建高標準智能連體溫室5000平,可為2000畝水田提供水稻秧苗,插秧結束后為周邊棚菜戶提供應季蔬菜苗10000株、花卉和綠化景觀樹苗200萬株。
下半年,以1.5萬平高標準溫室大棚為依托,大力發展應季蔬菜苗、花卉和綠化景觀樹苗產業;利用現有高性能機具發展秋季跨區作業項目,為本地農戶創業就業創造條件。
縣區、經濟區開展創業創新創優工作的情況
一、盤山縣
1、縣工會召開了會議,對市總的“三創”方案進行學習傳達,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盤山縣職工創業創新創優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工會主席孫麗穎為組長,縣總工會職工“三創”工程領導小組。
2、成立掛牌10個工會創業就業基地,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援助、創業指導、就業服務等措施,充分發揮工會培訓基地的作用,實現培訓、就業、勞務輸出一條龍服務。
3、開展農工科技培訓。鼓勵“公司+農戶”產業化模式經營發展,培養和扶持10個合作社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同時承擔職工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對農工進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包括果蔬種植、水產養殖、花卉苗木以及農產品加工、營銷等培訓內容。
4、開展職工創業培訓。凡有意愿創業的職工均可參加培訓班,幫助職工掌握創辦企業的基本知識,熟悉創業流程等創業初期服務。讓創業職工全方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創業知識,增強創業理念,提高創業本領。
5、開展大中專學生培訓。加強對我縣大中專畢業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培訓。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進行科學指導,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觀念,鼓勵有志創業的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帶動就業,增強創業實際本領,努力為他們的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為他們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務體系和創業平臺。
6、培養創業帶頭人,助推就業。培養各類創業致富帶頭人80人,帶動就業1786余人。
7、通過電視、報刊等新聞報道,廣泛宣傳職工“三創”工程的目的和意義。在辦公樓大門顯著位置設立電子屏,滾動播出“創業成就夢想”、 “創業創新創優”等宣傳標語,加大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助推職工“三創”活動深入開展。
二、大洼縣
1、成立了由主席胡良斌任組長的大洼縣職工“三創”工程領導小組,制定了《大洼縣職工創業創新創優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基層工會主席會議開展動員部署。建立健全了目標分解、定期通報、跟蹤督查長效機制,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反饋、數據統計等長效機制。
2、為解決區域內困難職工就業問題,改變工作思路,變輸血型救助為造血型幫扶。縣總積極與臺灣潤泰集團東北總部負磋商,使得“大潤發”項目落戶我市。同時開展對本村、社區內的貧困職工家庭和急需就業的職工子女逐一進行登記,全面掌握貧困職工子女的技能水平和就業意向。現在已經有800多名貧困職工子女求職信息錄入到數據庫中,縣總工會已經全面做好向“大潤發”輸送就業人員的各項準備工作。
3、建立了創業人員動態數據庫。實施“創就業聯動工程”,分類建立不同層次創業人員數據庫,現已經創建80名創業帶頭人數據庫。
4、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在光合水產有限公司、唐家鎮北窯村葡萄種植園、新興鎮鑫業有限公司、六合農牧有限公司建立養建立職工創業基地。
5、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準備在光合水產有限公司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籌建工作正在進行中,帶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
6、圍繞企業發展建功立業。在興隆大廈三百有限公司和縣第一人民醫院等企業通過廣泛開展勞動競賽,技術創新、技術協作和企業緊缺、市場需要的職工立功競賽等活動。
7、著力提升職工技術素質。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基層工會通過“技術講座”、“職工技術大講堂”和專題技術培訓。在企業通過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金牌工人”、“星級員工”、“創新能手”等活動。
三、雙臺區
1、區總工會召開全區三創工程部署會議,制定了雙臺子區三創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段國榮主席為組長的領導小組。
2、召開全區基層工會工作會議,對開展“職工創業工程”進行過全面部署,集中宣講市、區政府有關創業的扶持政策和“職工創業工程”任務目標,增強職工創業信心;
3、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召開座談會和編撰《職工創業手冊》、《職工創業流程》、《職工創業政策匯編》、《職工創業典型集錦》等形式和措施,大力推進“三創”工作的開展。
4、以進一步激發小微企業活力,區工會為電子銷售行業的80余家小微企業成立工會。
四、興隆區
1、成立了以常務副主席史宏才作為組長區“三創”領導小組。
2、建立區本級不同類型小微企業數據庫,目前庫內不同類型小微企業達2400余戶。
3、建立創業基金15萬元。
4、與博博職業教育培訓學院合作建立創業培訓基地一個。
5、在興隆大廈開展并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一個。
6、開展新型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并在域內創建新型勞動關系企業8家,即:興隆大廈、華孚石油、鶴城集團、華孚環境、天龍藥業、斯比瑞、紫瀾門酒店、瀚新集團。
7、建立以市勞模馬強為代表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一個,目前已帶動所屬三家小微企業(不含供應商)。
8、正在開展勞動競賽、技術協作、崗位練兵和合理化建議活動。
9、擬籌建小微企業創業中心,地點擬選在開發區斯比瑞廠區新建辦公樓內,面積約7000平方米(區委、區政府正在與企業溝通)。
10、文化藝術一條街正在啟動,區委區政府正在抓緊招商引資工作。
11、初步建立了由技術、管理、法律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創業專家志愿服務者隊伍,目前管理、法律人員已確定人選,技術專業人員以石油、化工、煉制、軟件等人員為主,有待進一步予以補充。
五、遼東灣新區
1、制定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工作,落實工作責任。按照會議精神,結合新區工作實際,完成了《遼東灣新區職工創業創新創優工程實施方案》并對工作任務進行了細致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明確責任主體。
2、落實創業資金,完善政策體系。2015年,新區工會工委列支10萬元扶持發展資金,用于鼓勵扶持職工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
3、科學合理規劃,打造特色創業基地。圍繞新區五大主導產業,以管委會周邊樓宇為創業核心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現代電子商務創業基地、現代物流產業創業基地、加工制造產業創業基地。
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和現代電子商務創業基地正在進行裝修改造,預計7月底可滿足入駐條件。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已有10戶企業達成入駐意向,基地建成后即可入駐。電商創業基地的遼東灣國際電商培訓學院為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和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及盤錦市域內有創業想法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已完成培訓2期,參加培訓394人。
現代物流產業創業基地依托盤錦港,鼓勵和引進航運代理、港口物流、進出口貿易類企業入駐,已入駐企業110家,其中小微企業達88家。
榮興街道依托現有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榮興創業園,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養殖和銷售,利用現有閑置樓宇,設立創業大廈,發展電子商務產業,進行農產品網上銷售。
4、完善服務功能,積極推進服務平臺建設。為推進新區小微創業企業發展,由管委會牽頭,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搭建多種服務平臺。以人才中心為依托,搭建人才引進、培訓、儲備平臺,為創業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以石化產業園區為依托,搭建檢測平臺,為園區內石化企業提供原料、產成品檢測服務;以遼東灣新區國際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為依托,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簽約服務企業已達26家;以鑫匯隆擔保公司為依托,管委會注資1000萬元,搭建金融服務平臺,為域內創業企業提供融資貸款服務。
5、啟動創業政策宣傳,積極營造全民創業氛圍。通過微信網絡、報紙、電視和街頭宣傳等多種形式,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經常性和專業性宣傳工作。四個街道已經結合自身特色,開展創業宣傳工作,營造創業氛圍。組織地稅、國稅、人社、工商等部門,邀請市建行小企業經營中心工作人員各街道開展政策宣講活動,針對新區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國家、省、市小微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工商制度改革、社保補貼、“助保貸”業務等詳細的解讀,做到政策宣傳無遺漏、范圍覆蓋無死角。
六、遼河口生態經濟區
1、經濟區成立了工會職工“三創”工程推進辦公室,負責全區“三創”工作的領導、指導、協調和推進工作。研究制定了經濟區職工“三創”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三創”工作的目標任務。
2、摸清職工創業底數。通過工商、稅務、統計等多個部門和工會組織深入企業、深入鎮村走訪調研等多條渠道,對區域企業的情況、職工創業需求情況、富余勞動力情況進行了全面地調查。截止到目前全區有企業302戶,其中,有小微企業211戶,有個體工商戶1461戶。參加就業、再就業達3200人。同時,了解了職工創業就業的需求,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特別是針對兩個葦場待崗職工的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開設電焊工培訓、挖掘機駕駛員培訓、水產養殖培訓等針對性、實效性較強的創業就業培訓計劃。
3、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成立了遼河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及盤錦圣世培訓學校,并爭取市人社局的支持,成立了盤錦石化技校遼河口分校,各培訓機構根據職工就業需求,開設了10多個培訓專業,形成了焊工、挖掘機駕駛員、墻體砌筑、水產養殖、手工編織、家政服務員、母嬰護理等有影響的培訓項目,從年初到現在已免費培訓失業人員1431,畢業合格人員1394人,技能鑒定合格人員1394人,推薦參加工作1035人。
4、打造職工創業平臺。成立小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立了區級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三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依托各鎮勞動保障所開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技能培訓、用工推薦、代理招聘、社會保險等方面“一站式”服務。正在籌建創業孵化基地,設在東郭鎮,維修改造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的東郭葦場招待所,目前正在施工,6月底可投入使用。
5、積極落實創業政策。制定了《遼河口生態經濟區關于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包括稅費減免、手續辦理、創業支持、融資擔保、培訓與社保補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獎勵、維權等8個方面。
上一篇:
我市召開群團工作座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