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總工會:講述勞動者奮斗故事 分享建設者最美人生

他們是盤錦匠人,在濱海新盤錦的建設中堅持理想默默奉獻;他們是最美盤錦建設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盤錦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用勞動和汗水踐行著“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精神。
張健等10名同志,日前被市總工會授予“最美盤錦建設者”榮譽稱號,同時授予“盤錦五一獎章”。這是市總工會在今年落實“四個著力”、助力遼東灣發展建設過程中,開展的“最美盤錦建設者”評選活動傳來的喜訊。
市總工會主席孫波強調,市總工會一直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四個著力'全鏈條部署”這一工作中心,助力我市“五個一號”重點工作和“十三五”規劃的全面實施。開展“最美盤錦建設者”評選活動,就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推動遼東灣新區 “百項工程”任務的完成。通過評選可以充分發揮優秀職工的人才優勢和示范作用,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一種學習和倡導“匠人精神”的氛圍,為建設更具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濱海新盤錦凝聚智慧匯聚力量。
“匠人精神”,寬泛理解,是對工作(事業)精益求精的態度,是把工作或一件事情、一門手藝當作信仰的追求。盤錦正處在轉型發展的時代,需要一種“匠人精神”,需要一種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態度,來對抗越來越浮躁的世風。張健等10名同志的工作業績,充分體現了盤錦的“匠人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盤錦建設者”的精神內涵——
勞動之美。他們具有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長期堅持在一線平凡和艱苦崗位上默默無聞做出突出業績,能夠充分展示當代產業工人的時代風采,事跡生動感人。
創造之美。他們愛崗敬業、勤奮努力、鉆研創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本地本單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奉獻之美。他們具有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思想品格,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關愛他人、服務社會,贏得職工群眾和社會廣泛好評。
道德之美。他們具有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堅定、思想先進、遵紀守法、道德高尚,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有突出表現。
今天,市總工會以專版的形式,向您講述10位普通勞動者的奮斗故事,與您分享10位盤錦建設者的最美人生,旨在把市第七次黨代會的精神轉化成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繪就盤錦國際際化中等發達城市、全域化美麗家園、多元化幸福驛站的秀美藍圖。
“最美盤錦建設者”名單
朱 旭 盤錦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攪拌工
孫繼慧 盤錦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司機
全愛東 盤錦和運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員
董慶濤 盤錦瑞德化工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張 健 遼東灣新區管委會信訪穩定工作局科員
鄭思明 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工程師
程 勝 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工程師
高麗娜 盤錦遼東灣電子商務創業培訓學校副校長
邱慶義 盤錦忠旺鋁業有限公司工程師
張賀公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
1、朱旭:遼東灣攪拌站的定海神針
41歲的朱旭是遼東灣攪拌站的一名工人,1995年在市政勞服公司參加工作。
2012年末,盤錦市政肩負起了遼東灣新區市政設施建設任務。2013年3月10日,盤錦市政著手籌建遼東灣攪拌站,包括瀝青站、混凝土站和水泥穩定土站,工期2個月。進場建站的11人中,就有朱旭。他負責帶領工人完成場地基礎工作。深冬時節,凍土層達到1米,朱旭和工友們只用了15天時間提前完成了14萬平方米的場地基礎施工任務。之后,他們又投入到了設備組裝、調試、生產的各項工作中。只用了一個半月,提前完成了3個站的試運行。
2013年,是遼東灣新區施工任務最繁重的一年。這一年,盤錦市政完成了11億的工程量,瀝青料、水泥穩定土和混凝土的用量之大可見一斑。朱旭的工作就是后方保障——生產水泥穩定土,一種道路工程的基礎材料。朱旭制定了站里的生產計劃,每天凌晨2點鐘起床開始工作,確保有效工作日內全天候滿負荷運轉,全年累計完成水穩料達到80萬噸。
朱旭是遼東灣新區的首批建設者之一,在遼東灣攪拌站一直起著定海神針的穩軍作用。朱旭始終把工作環境和安全文明生產作為重中之重,每天在站里巡視,確保工作區域整潔有序。在他帶領下,站里的新人很快成為行家里手,就連那些外雇的鏟車司機,也以站為家,大家一起笑對困難,快樂工作。
朱旭對工作充滿著熱愛與堅守,這份執著將會伴隨著他的足跡,踏遍遼東灣新區的每一寸土地。
2.孫繼慧:情系綠化 汗灑新區
41歲的孫繼慧,是林園局一名司機技師,自1991參加工作到現在,憑著一股鉆勁,使原本學機械出身的他,成了集機械運用與維修和園林建設與管護為一身的全能人才。
2013年,錦州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接到 “盤錦園”建設任務后,他帶上設計施工圖,直接入駐現場,吃住在工地。“盤錦園”最后榮獲了遼寧城市展園“群眾最喜愛城市展園”(并獲“金獎杯”)和遼寧城市展園建設最高獎項“綜合獎大獎”,并獲得本次評比活動6類單項獎中的5個獎項,是獲得獎項最多的城市。
2014年,我市出現罕見的少雨干旱天氣,持續的高溫直接影響著苗木的成活,當時孫繼慧正負責遼東灣新區管養綠地水車的現場調度工作,他認真鉆研,把水車出水口增加到8個,效率直接提升4倍多,一下子解決了抗旱時節水車緊張的問題。
2015年9月,我市舉辦了一項國際性賽事——盤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賽,在接到賽道沿線的綠化任務后,他又一次沖在了前面,不到3個月的時間,高水平、高標準完成漁錦路、漁雁路9萬平方米的綠化任務。植樹期間,他更是身先士卒,看見有的工人干活“窩工”或不按技術規程栽植,他就會走過去,不僅講解還親自帶著干,每當晚上民工下班回去后,工地上還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檢查當天樹木種植情況,花草澆水是否及時到位,質量是否過關。
看到人們在花叢中拍照,聽到外地來盤錦旅游、辦事的人在問路后贊美著盤錦的綠化,他覺得干綠化這行很“值”。
3.全愛東:和運生產一線的技術尖兵
現年31歲的全愛東, 2011年來到盤錦經濟開發區,現在是盤錦市和運實業有限公司丁基橡膠事業部鹵化車間的一名普通技術工人。
全愛東領導的車間是公司的主力生產車間,平時工作他加班加點,隨叫隨到。他謙和忍讓,豁達大度,責任不推,困難不讓的精神為大家樹立了楷模。他見證了丁基橡膠鹵化裝置由土建到投產再到產品指標全部通過的全部過程。特別是裝置初生產階段他領導手下成員夜以繼日的工作在現場第一線上,幾乎包攬了所有現場開車危險作業環節。在他的領導下,這只敢拼、敢想、敢干的隊伍對鹵化裝置開車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參與車間200余次的檢維修工作,編寫各種檢維修方案近百篇。他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被公司采納。
他非常注重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由于化工生產的特殊性,經常會出現罕見的問題,他查閱資料,和老師傅共同探討,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很多問題都得到充分的解決。他不僅將問題全部匯總整理存檔用于以后參考,而且將問題過程原理全部與員工進行分享。他多次參與對車間員工的崗位培訓工作,參與《崗位操作法》、《崗位氣密方案》等20多種方案的編寫工作,對提高基層員工的素質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保證生產的安全運行,他每天上班都認真檢查,及時處理,把事故隱患撲滅在苗頭中,充分體現了基層技術人員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4.董慶濤:我與晟田共成長
2009年8月,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沿海城市盤錦,踏上了正在蓬勃發展的遼濱熱土,應聘進入晟田化工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基層操作工人,在晟田化工及其子公司瑞德化工已經7年,隨著企業的發展,我也從一名毫無化工經驗的實習外操,成長到今日的苯酐車間主任,見證了公司的發展壯大。
進入公司初期,我積極參與車間操作,抓住一切機會向師傅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逐漸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在苯酐裝置建設期間,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議,避免了錯誤施工帶來的經濟損失;在施工材料質量管理、安裝質量管理研究方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了極大的保障。
我是一個愛鉆研的人,在生產中不斷尋找更好生產方式、改造方案,以節約運行成本,減少工人的操作強度。苯酐精餾系統冬季生產時,真空非常不穩定,生產連續性受到影響,我通過管線改造和排查設備問題,將此問題解決。我設計并主導了蒸汽、凝液管線的改造工作,解決了苯酐在初期遺留很多現場蒸汽無組織排放的難題。我經過研究解決了苯酐管線容易堵、每次停車花費大、安全隱患大的問題。最自豪的是我結合車間實際提出的工藝優化方案,從節能降耗方面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約200萬元資金。
公司給了我成長的平臺,我將更加努力,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5.張健:為黨分憂 為民解難
張健,現任遼東灣新區信訪穩定工作局信訪科科員。他從事信訪工作已有8個春秋,先后參與上萬件信訪疑難問題的調處化解,他從“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認真貫徹執行《信訪條例》,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營造遼東灣新區穩定的社會環境,為促進“四個著力先行區”平穩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遼東灣新區組建初期,在局內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他加班加點,建立了一系列的適應新區發展穩定的信訪穩定規章、制度及流程,為今后的信訪穩定工作穩步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他努力學習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有效的將理論聯系實際,疏導教育群眾知法、懂法、守法,依法逐級反映信訪問題。 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有困難的上訪人員,張健每次都解囊相助,為他們買水買午餐;經常自掏腰包給上訪人員回程路費,遇到特別困難的還會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作為上訪人的生活資助。
今年,葫蘆島市一名婦女到新區討要2015年被拖欠的工資,因心臟病發作倒在了馬路邊,張健看到后立即找到同事,聯系醫院,還自己拿錢幫著掛號拿藥,買水買飯,直到她的親人趕到。
上訪人群體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淡薄,情緒過于激動,但是張健總是為上訪人著想,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準確反映群眾要求,當好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6.鄭思明:創新管理 助力發展
身為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思明自2008年4月進入公司以來,一頭扎進公司的發展建設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在基層各車間深入開展7s管理活動,目前7s管理已經在全公司穩步推進,有效促進了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他主持編寫了《項目部成本管理辦法》等十幾種制度,在新廠工程施工中,他主持編制出施工預算和施工圖預算兩項對比簡易表格,實現對成本的全過程控制。他成立了物資采購小組,嚴格執行比價比質采購;對主要材料均采用公開式陽光招標,在施工中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和優化配合比,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工程材料。
他把安全生產視為企業第一件大事來抓,將安全質量管理條款量化、細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控機制。
作為公司的決策者,他深知職工是企業的根基,他從關愛員工日常生活入手,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公司新建了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員工宿舍內安裝了網線,設立了獨立的衛生淋浴間,生活區內設立了平價超市,圖書閱覽室,投資500余萬元購置了10臺通勤空調大巴車,方便職工上下班出行。他通過來信來訪、網上平臺、職工座談、廠務公開等形式,對員工增薪方式、調薪幅度、員工福利等,一律按照民主程序審議,從制度上落實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鄭思明以其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贏得了公司全體職工的贊許,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企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7.程勝:務實抓管理 聚力創佳績
程勝于 2012年被派至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以來,與公司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一道,持續推動公司穩健發展。
在盤錦合力叉車還是一片荒灘之時,他便率先來到了這里。在一年多的廠房和辦公樓建設過程中,他親臨一線,帶領施工團隊加速度完成項目建設。在他的領導下,經過不到兩年的努力,公司廠房林立,設備落地,2013年10月舉行首臺叉車投產暨下線儀式,意味著盤錦合力叉車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叉車生產和制造能力,意味著合力叉車在遼東灣新區這片開發、開放的熱土中已經開始扎根、發展和壯大;2015年,他帶領全公司開發了適合東北氣候的“低溫啟動型叉車”并順利通過了遼寧省新廠區內品鑒定,該項研發項目還爭取到遼寧省開發補助資金100萬元。這不僅是盤錦合力叉車科研能力的一個跨越式發展,也為合力叉車在東北地區的銷售增加了技術砝碼。
程勝總經理十分注重員工知識、文化和技能的培養,公司每月征集在崗職工的改善提案,對提案按等級評判并予以一定獎勵。公司還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年度二級人才工作計劃,公司每年投入培訓費用接近10萬余元,較快地促進了員工的成長和企業的壯大。
程勝以企業自身發展為動力,為新區吸納了一定的閑置勞動力,帶動了新區周邊經濟的發展,為建設濱海新盤錦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8.高麗娜:甘做電商的鋪路石
今年34歲的高麗娜是盤錦遼東灣電子商務創業培訓學校副校長,盤錦市舉辦第一次電子商務游學班,她作為學校的代表參加了培訓,并親自到達湖州、杭州等電子商務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這次學習不但開闊了她的眼界,也迅速打開了她的思路,使工作有了起色。
經過她和團隊成員共同的研討和學習,迅速確定了學校的三年階段目標,并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工作目標,打造完整的教學服務體系,創建多個服務平臺,完善學員從培訓、選擇創業項目、編制創業計劃、募集資源、辦理注冊手續、創業線上輔導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更是與市就業部門、遼東灣新區人社部門、遼東灣榮興鎮政府、遼東灣新區工會等機構聯合實施了電子商務創業培訓計劃,構建了集創業培訓、電子商務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幫扶的眾創平臺空間,以電子商務培訓、網絡運營推廣專才培訓、網絡創業培訓、SYB培訓為重點邀請專業從事電商行業的企業界人員,堅持理論與實踐為一體,推出了電子商務創業新型模式。
高麗娜堅持學習,不斷完善自我,于2015年7月份參加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師資培訓,獲得講師資格。在她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6年7月份,學校已開展各類培訓、活動50余場,參與人數達3000人。高麗娜相信電商在盤錦的建設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電子商務創業培訓也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9.邱慶義:忠旺鋁業的“平凡”人
邱慶義是盤錦忠旺鋁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的土建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術。
在項目建設中,邱慶義主要負責對施工圖的現場落實以及施工單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的監管工作,并做好現場各單位之間的協調。2014年5月,項目進入工程樁基施工重要階段。每個深夜他都在工地值班,伴隨9臺樁機24小時連軸轉,經過與工程部其他員工100多天的辛勤付出,項目樁基工作圓滿完成,那年他被評為集團優秀員工。
2015年4月,項目開展到鋼筋施工、混凝土澆筑階段。為保障質量安全,邱慶義主動要求參加施工單位對各個環節的檢查工作,并積極參與到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中。在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三天三夜中,他晝夜值班,寸步不離工地。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尤其是鋼結構主體、圍護施工階段,他每天都站在施工最前線,及時跟蹤質量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要求施工方修正。
經過辛勤努力,盤錦忠旺工程項目也收獲了諸多榮譽,2016年中建一局、中建三局分別申報“中國鋼結構金獎”。目前初審工作已經完成。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只有奉獻的人,才能做偉大的事情。即使平凡,也蘊藏著一種可貴的精神。”就是憑著這種甘愿平凡甘愿奉獻的精神,邱慶義帶領全體員工,形成合力,攻克一個又一個工程難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10.張賀公:盤職院的好管家
張賀公是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為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8月12日由興隆臺老校區搬遷至遼東灣新校區,為了做好搬遷期間的各項工作,他配合學院領導制定搬遷工作計劃,按計劃實施搬遷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搬遷工作任務。搬入新校區后,隨著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后勤處管理機制和運行體制根據新校區的實際情況也有了相應的變化,他重新明確目標,完善制度,明確管理分工,力求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根據三產、物業單位合同服務的范疇,以“安全第一”為原則,嚴格實施監督管理、目標管理;根據校園綠化區域,合理進行規劃和布局,為學院的綠化美化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充分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意識,他經常對建筑物及建筑附屬設施開展檢查,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協調建設方和校園自身維修改造、解決基礎設施出現的問題,為教育教學和師生的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近兩年通過改造基礎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后勤系統化管理,為學院節約近百萬元能耗開支。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在學院后勤管理的崗位上,張賀公正以滿腔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圍繞教育教學工作,整裝待發,為學院提升臺階做好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