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之江新語》有感 王春
讀《之江新語》有感
王春
按照市總黨組的要求,近一段時間學習了習近平同志2003年2月—2007年3月在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江之新語》專欄發表的部分短論,切實感受到了習近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超凡能力。《之江新語》的短論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緊密結合工作實際,談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二類是談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突出強調了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三類是談干部的黨性修養,特別是對待權力和利益。這些短論語言簡潔明快,觀點敏銳清晰,形式生動活潑,道理淺顯易懂,文風樸實,雖然這些短論過去10多年了,但對促進領導干部提升能力素養,轉變工作作風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結合今天“嚴紀律、轉作風、增黨性論壇”的主題從232篇中有選擇性的讀了一些短論。主要有三個面的體會和啟示。
一、一定要轉變作風
從“心無百姓莫為官”與“不求官多大,但求無愧于心”兩篇文章中可以領悟到領導干部要切實轉變作風就必須心中始終裝著百姓,牽掛百姓的安危,冷暖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廣泛地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到常思富民之策,常思利民之事,常思為民之舉。千方百計發展經濟,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習近平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踐行和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懷,我深受感動。習近平同志說“一個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終人民群眾看得清楚;組織上也明白,是錐子總會脫穎而出的,鼓勵我們立足崗位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是對我們做好群眾工作同志的鞭策,同時又是對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鼓勵。
二、一定要從嚴律己
讀“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和“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兩篇文章,從不同層面闡述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深刻道理。當前遼寧正處在政治生態的修復期,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要求統籌全面發展,要求領導干部有更高的標準、更高的境界、責任和擔當,完成這些任務要注重自身修養,率先垂范,慎小事、拘小節、防微杜漸、兩袖清風,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在黨內“條例”與“準則”的監督下“放下架子,做好樣子”,珍惜在位時把一件件好事、小事辦好,讓人民群眾有感覺。
三 、一定要求真務實
“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一文告誡領導干部衡量各項工作的成敗得失,衡量領導干部政績大小,從根本上說,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是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切實維護。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業績應該是每個領導干部的終身追求,做到“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如果說一個干部樹政績是為了給自已留名,樹口碑,那就做不到求真務實,也不能為群眾謀利益,習近平同志告誡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和群眾觀,努力在為民動真情謀利出實招中,把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到實處。
一本好書,良師益友,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從習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語》中可以領悟到:如何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的真諦。就是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的胸懷,又要有在位一天,趕考一天的意識,以平和之心對名利,以淡泊之心對得失,以敬畏之心對權力,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從政要求,就一定能夠把黨和人民交辦的事做好做實,讓嚴紀律、轉作風、增黨性變成我們自覺行動,從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